主动变形反射面是“天眼”区别于传统射电望远镜的重要技术创新。如何“主动”转型?它依靠主控室向2200多个液压执行器发出指令,液压执行器伸缩到指定位置,从而控制4450个反射单元调整位置。
“天眼”工作时,人眼很难看到反射面“变形”的微小变化,但可以听到数千个液压执行机构发出的低沉轰鸣声。液压执行机构日常工作量最大,因而成为运维工程师最“小心”的对象。
当“天眼”首次建成并投入使用时,工程师在检查时必须确定哪个执行器工作不正常。谁也不知道几个坏了的执行器是否会影响观测效果,而且每天维护起来可能会很累。 。
“姜鹏总工程师提出,必须建立反光面安全评估系统。”望远镜调试期间负责结构的工程师李辉说。遵循这个想法,团队利用全过程仿真技术,利用力学模型将整个反射面完全数字化。 ” “哪个执行器坏了,哪个节点工作不正常,都可以在主控室的安全评估系统软件中显示”,并模拟对观测的影响,一旦超出安全范围,就会自动发出警报。
借助反光面安全评估系统,工程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“眼保健操”,并对“亚健康”节点进行及时维护。这就像我们做眼保健操时,如果哪个穴位特别不舒服,就多按一下,就能缓解视疲劳。
如果问题不是出在“眼睛下方”的液压执行器,而是出在反光面板上怎么办?工程师可以上面板进行维护吗?答案是肯定的,聪明的工程师不是直接站在面板上,而是模仿“太空行走”。
这项技术被称为“微重力蜘蛛侠”。它采用直径7.6米的氦气球,将运维人员的重量减轻到反光面板可以承受的重量,甚至“零重力”,使人员能够到达反光表面上的任何地方。执行检查和维护操作而不损坏面板。
现在我们知道,“天眼”不仅仅是进行“眼保健操”,更是一套设计精美、智能的“眼保健操”。它不是金属制成的“傻大东西”,而是最精密的天文仪器,需要运维工程师精心呵护。
《光明日报》(2021年2月3日第9页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fjrgsp.com/html/tiyuwenda/631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