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主页 > 体育问答
  • 1915 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,拉开新文化运动序幕

    1915 年 9 月 15 日,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《青年杂志》(一年后更名为《新青年》),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。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、李大钊、鲁迅、胡实、蔡元培、钱轩等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“反传统、反仪式、反文学”的运动,旨在传播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。

    青年杂志,第 1 卷,第 1 期

   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化最活跃的辩论和改革,它继承了吴虚变,开创了“五四”运动,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。

    那么,为什么 1915 年之后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呢?

    首先,清末以来的一系列思想政治变革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。

    早在西化运动中,张志东、曾国藩等学者就曾主张“以中为体,西学为用”;清末,谭思同、梁启超等知识分子批判传统伦理道德;清政府还努力推动变革,建设学校,派遣外国学生,并推动立宪运动。1905 年,科举被废除;1911 年,君主制崩溃;1912 年,时任教育主任的蔡元培宣布经典不再是必修课。

    其次,元世开复辟和北洋军阀的统治激起了知识分子的反抗。

    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,开启了专制独裁的进程,不仅恢复了皇帝之位,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敬孔的逆流,公开命令拜孔、尊孔读经,赢得了康有为、严复等知识分子的支持。

    虽然袁世凯复辟没有成功,但中庸政权仍然在北洋军阀的控制之下,军阀分裂和混乱一度成为主旋律。

    运动新品牌有哪些_新潮运动_运动新时尚

    袁世凯

    为了对抗袁世凯的复辟努力和北洋军阀政府,孙中山发动了两次革命和三次革命,但都没有成功。

    在这种情况下,陈独秀等知识分子认为,革命虽然可以推翻传统的政治制度,但改变不了弥漫在整个社会的腐败现象,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民族的精神生活,这是任何政治行动和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前提。这成为贯穿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。

    新潮运动_运动新品牌有哪些_运动新时尚

    运动新时尚_新潮运动_运动新品牌有哪些

    陈独秀

    那么,陈独秀从创办《青年杂志》到推动新文化这场席卷全国的运动,究竟采取了哪些步骤呢?

    1. The Creation of the New Youth (青年杂志) (1915 年 9 月至 1917 年初)。

    陈独秀在《青年杂志》第一期中写道,“我想和年轻人讨论未来如何修身治国”,并“致力于在各国事务中灌输学术潮流”。在《给青年的一封信》一文中,陈独秀揭示了六条“新青年”原则:“独立而非奴役”、“进取而非保守”、“进取而不退”、“放眼而非封闭”、“务实而非虚幻”、“科学而非想象”,但主旨还是比较模糊的。

    新潮运动_运动新品牌有哪些_运动新时尚

    《新青年》杂志

    此时,新文化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,陈独秀的文章多是观点的表达,没有学术推理的描述。而且,此时只有陈独秀一位编辑,主要撰稿人大多是陈独秀的安徽同胞,后来吴志辉、胡适、李大钊等人帮忙写作。

    当时杂志的主要内容是翻译国外的思潮,评论当下的趋势,如介绍法国文明、俄罗斯思想、日本文化、美国社会制度等。从《新青年》第二卷开始,以易白沙的《孔子和平谈话》为代表的反儒文章陆续发表。然而,在当时,销量极其有限,每期印刷量为 1,000 份,该行业的受欢迎程度也很低。

    2. 《新青年》杂志搬到北京,聚集了一批以北大为基地的知名人士(1917-1918 年初)。

    转折点是,1916年底,陈独秀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文学院院长,《新青年》杂志也搬到了北京。当时,在蔡元培的鼓励和保护下,新式知识分子的精英们聚集在北大。作为文学院院长,陈独秀还聚集了一大批资深学者和优秀学生担任《新青年》的编辑和作者,如张世钊、蔡元培、钱玄童、鲁迅、沈音墨、周作人、沈继石、付斯年、顾颉刚等。

    新潮运动_运动新品牌有哪些_运动新时尚

    蔡元培

    新潮运动_运动新时尚_运动新品牌有哪些

    1917 年至 1918 年间,他们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思想和文化改革领域。总的来说,“新青年”反对旧观念,倡导新学问;反对少数人的政治特权,倡导民主、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,十月革命爆发后开始重视社会主义;反对忠于当权、孝顺父母等传统道德规范,倡导人人平等;它反对传统的大家庭制度,倡导西方的小家庭制度,倡导女性的平等和独立,以及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和自主。

    更大的影响是文学革命。新青年鼓励语言改革,改用白话,讨论汉语的罗马化和世界语的引入,并引入标点符号的使用;反对传统的儒家哲学,主张对所有经典进行重估,等等。

    运动新时尚_新潮运动_运动新品牌有哪些

    胡适

    这些想法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,即“Demokrasi先生”(民主)和“Sainz先生”(科学)。New Youth 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意识形态领袖的大联盟,并通过社会、政治和文化改革抵抗军阀的统治。《

    新青年》已经从一份以安徽人为主的地方性刊物,转变为以北大教授为主体的全国性刊物。因为北大是全国第一高等学府,所以以“新青年”为主导的文学革命开始成为“举国之物”。

    从 1918 年开始,《新青年》以白话出版。

    3. 这场争论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(1918 年至 1919 年五四运动之前)。

    1918 年后,陈独秀的思想变得更加激进,倾向于群众运动,他创办了《周刊》,用来发表尖锐的政治文章。与此同时,一群热衷于新思想和文学运动的优秀学生,以胡适为导师,创办了《新浪潮》杂志。他们大多对历史文学感兴趣,如傅斯年、罗家伦、顾颉刚等。

    运动新时尚_新潮运动_运动新品牌有哪些

    傅思年

    秉承“批判精神”、“科学主义”、“创新词”,1919 年 1 月出版的《新浪潮》创刊号受到全国文青年的热烈欢迎。

    《新青春》、《每周回顾》和《新潮流》这三者相互扶持,越来越受到关注。随后,这两场争议让《新青年》和文学革命迅速在舆论圈中“走红”。

    运动新品牌有哪些_运动新时尚_新潮运动

    一个是在陈独秀指导下,由编辑导演演出的双剧:钱玄彤用假名写了一封信给《新青年》(《新青年》有一栏读者来信),指责其排斥孔子、废除港昌,对文学革命的攻击尤为激烈。随后,刘班农代表“新青年”对信中的观点进行了一一反驳。两面的文字都极其刻薄,极具戏剧性和装饰性,立即引起了舆论的关注。

    另一个是由译者林淑发起的。1919 年 2 月和 3 月,他在《新宣言》中以小说的形式诋毁新青年,然后又两次在北京公岩日报上以公开信的形式写信给蔡元培,攻击新青年和北大。

    新潮运动_运动新品牌有哪些_运动新时尚

    林舒

    林殊的攻击非常恶毒,蔡元培也在媒体上做出了回应。因为他们两人都是学术界的名人,这场辩论很快就引起了舆论的关注。一时间,京沪各大报刊转载了林殊和蔡元培的辩论内容,甚至争相评论。他们把“林才论战”称为“新旧之争”、“新旧思潮之争”、“新旧思潮之争”,火药味十足。

    陈独秀还借此机会在《周刊回顾》转载了 14 家报纸的 27 篇社论,让原来的学术辩论被转发到公众关注。林殊的攻击,无形中为《新青年》做了巨大的宣传。争议过后,New Youth 及其同人小说声名鹊起,印刷量飙升至 15,600 份。一

    方面在“老派”的煽动下,另一方面北洋政府无法容忍这些“离经叛道”的新思想,因此也出现了打压“新青年”派知识分子的倾向,这进一步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新派知识分子的同情。

    第四,“五四”运动升级了新文化运动(1919 年 5 月之后)。

    从“新青年”转学到北大开始,新知识分子就与学生合作。随着保协政府和日本大隈重信内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,知识分子和学生因共同的反日意识形态而更加团结。

    1919 年 5 月 4 日,五四运动爆发。虽然学生是运动的主体,但新知识分子提出了各种支持学生的想法,蔡元培等大学领导的抗议和辞职是对学生最有力的支持。陈独秀也因在街上张贴海报而被捕。在五四之后的两个月里,这场运动变成了一场由新式知识分子组成的联合运动。

    新潮运动_运动新时尚_运动新品牌有哪些

   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

    五四运动的影响遍及全国,使新知识分子及其思想得以在全国广泛传播。五四运动后半年时间,全国白话刊物一下子增加到400多份,各种介绍新思想的刊物层出不穷,全国各地工商界和教育界出现了各种学习研究新思想的团体。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,终于在全国范围内、在各行各业展开了。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fjrgsp.com/html/tiyuwenda/7795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